魏荔彤曰:病在少阳,乘其正旺,如法治之,何病不已。短气者,汗多亡阳而气伤也。
且以上文一、二日,三、四日之文细玩之,则可知必有「五、六日吐之」一句,由浅及深之谓也。喻昌曰:此条举谵语之势重者为言。
此戒发汗以夺阳明之津,彼戒发汗以夺少阴之淋家者,湿热蓄于膀胱,水道涩痛之病也。但胃实必大便□而小便数,今大便溏小便自可,是热非入府之热也,再以胸□征之,则主以小柴胡汤无疑矣。
木盛则生风,虫为风化,饥则胃中空虚,蛔闻食臭而出,故吐蛔,虽饥不欲食也。期门二穴在不容两傍,各去同身寸之一寸五分,肝之募也。
阴本虚,而加以火则愈虚,是为追虚;阳本实,而加以火则愈实,是为逐实。若脉不短,为阴阳自和,故不死也。
利其小便者,导其遵故道而行也。然阳明津液既偏渗于小便,则大肠失其润而大便□,与肠中热结自是不同,所以旬日不汪琥曰:小便数大便□,仲景论中何以无治法耶?